贵州农业科学
主办单位:贵州省农业科学院
国际刊号:1001-3601
国内刊号:52-1054/S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38929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菜农用药的几个误区

  1、只用进口农药:虽然总体上讲进口农药质量要比国产农药好。实际上大部分进口农药的有效成分也是一些常用的药物,而这些药物国产的也非常好。有条件的还是应尽量使用国产农药,关键是选好品牌,把好质量关,这样能降低用药成本。如防治荸荠秆枯病,有的就认为国外进口的甲基硫菌灵效果最好,实际上它最终转化为多菌灵,有些菜农用国产的多菌灵就能很好地控制该病的发生。

  2、只用高价农药:部分菜农片面地认为,越贵的农药质量越好,防效越高。有些菜农由于缺乏病虫害的正确识别和对农药防治特点了解不多,盲目地听信某些农资经销商的吹嘘,胡乱地配五六种药剂,经销商是赚了钱,但菜农不但没治好病虫害,有的由于配药过多,还造成了药害。防治同一种病虫害的农药往往有多种,有的达数十种,但价钱可能相差很远。选择用药的原则,除了防效期长短、安全间隔期等因素外,最重要的是廉价原则。

  3、只用低价农药:有些菜农恰恰相反,不管效果如果,总是买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农药。实际上,价格低并不等于价廉,表面价格低的产品也存在高消费现象。有些农药制剂产品技术含量低,生产工艺落后简单,不法分子以假乱真,以次充好农业论文,加上大多菜农对农药生产成本构成缺乏了解,于是大量价廉而质劣的产品充斥市场,其中最常见的劣质产品就是含量严重不足的产品,这是因为有些不法厂商为了迎合经销商的要求,而降低了含量,实际上是不合格产品,不明白的菜农以为价格便宜,物超所值,殊不知这种产品是最昂贵的,使用量要成倍增加,甚至毫无效果,搞不好贻误蔬菜病虫害的防治,损失更大。而有些表面上价格低的产品往往是有效成分标示含量低的产品,即使是质量保证的产品,这些产品由于含量低,用量大,其包装材料、工资等占成本比重大,实际上是平买贵用。

  4、只用新农药:旧农药效果不佳或没有效果,举张用新农药是避免产生抗药性,提高防效的好办法,但事实上,有些新农药仅仅只是牌子是新的,一药多名,是旧农药换汤不换药提高药剂的欺骗手段,好在现在国家出台了新政策,只能用通用名,再标注商品名,有效成分不同的产品要标明含量。因此,菜农在使用农药时不能一味求新赶时髦论文开题报告。

  5、一成不变地使用某种(类)农药:有些菜农试用了某种(类)农药防治某些蔬菜病虫害后,发现其效果不错,于是以后每次遇到相同的病虫害时就一而再,再而三地反复使用这种(类)农药。这些人往往对农药的认识不足,尤其对抗菌药及抗虫药的抗(耐)药性问题缺乏认识,结果防效越来越差,有的甚至不断提高用药量,效果仍然不好,甚至认为是假药。

  6、无病不用药,有病乱打药: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农业综合预防为主,防治为辅、防重于治。但现实情况是,大多数菜农对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,预防观念淡薄,抱侥幸心理。不注意种子消毒、种苗消毒、土壤消毒、设施消毒,用较少的投入去控制病虫害,不重视基肥,不合理追施肥水,不合理密植,这样为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埋下了隐患,不仔细检查病虫害的初发,往往等病虫害大发生时,才想起用药防治,从而收效甚微,给蔬菜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。荸荠枯萎病的防治目前没有很好的防治药剂,只能靠加强农业综合防治管理,把病害的发生机率控制在前期。有些种植户不注意观察农业论文,往往前几天发现荠苗还好好的,突然之间一二天就发生毁灭性地病害,这个时候再用任何药剂均已无力回天,因为枯萎病的发生是从茎基部开始的,有一个表现是青枯死,实际上看起来是健康的,但茎基部早已出现了该病的发病症状,等菜农发现时,往往已到后期。

  7、轻预防重化防:许多菜农往往等到病虫害大发生时才想起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。蔬菜病虫害发生一般都有一个潜伏期,只在当病菌虫卵达到一定的数量后,才会达到给生产造成危害的程度。虫害防治在卵期和二、三龄前,用化学防治很有效,一旦超过了三龄,甭管用什么药,效果均差。病害达到毁灭性级别,要想防治相当困难,特别是对一些病毒性、土传病害。要树立和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,从选留种开始进行严格的栽培管理。

  8、注重速效性:有些菜农对杀虫剂的认识是当即能打死虫的是好药,而对于抑太保、苦参碱、卡死克等生物药剂或作用机制不同效果慢的好药认识不足,而往往正是后种药剂杀虫效果最好,持效期长,而更划得来。有些经销商甚至把一些所谓的新药撕掉标签,菜农用了后蔬菜马上有了反映,就认为是“好药”,实际上某些经销商是用的一些叶面肥料来冒称药剂,打在蔬菜上当即对没死的蔬菜有效果,过后病虫害还是没防治好,因而加大了用药成本。

  作者:王迪轩 曹如亮

  电话:07374427220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贵州农业科学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贵州农业科学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